2025年7月13日,正值盛夏的午后,阳光炙烤下的液氨储罐反射着银白色光芒,温度计指针稳稳地停在38℃。在储罐旁,经过前期退料、隔离、置换、分析等层层准备,一个穿着厚重防护服的身影正弯腰钻进狭窄的人孔,他就是——储运中心罐区装置马文同志。

“马文,里面温度高,隔半小时一定要出来透透气!”监护员在罐外大声叮嘱。防护服里的马文挥了挥手,声音隔着面罩传来有些模糊:“知道了,放心!”这句简单的回应,透着军人特有的干脆与坚定。
2019年从部队退伍后,马文带着军人的底色走进了精益化工。他从最初跟着师傅学习巡检的“新兵”,成长为罐区装置的业务骨干,唯一没变的是那股“不服输、不怕苦”的劲头。液氨储罐清罐作业是罐区公认的“硬骨头”,空间狭小密闭、环境复杂恶劣,还得时刻留意氨气浓度变化,每次作业都是一场无声的战斗。作为共产党员,马文总是第一个举手:“我来!”同事们知道,这两个字的背后,是他对责任担当的最好诠释。

经过长时间的作业,防护服里的温度早已超过40℃,马文手持高压水枪仔细冲洗着罐壁,水珠与汗水隔着面罩同时往下淌,却无法带走一丝闷热与疲惫,但马文的动作却没有任何迟滞,他时而弯腰检查罐底的积液,时而仰头查看顶部的腐蚀情况,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。两个小时后,当他从储罐里出来时,防护服都能拧出半碗水,脸上也被勒出深深的红痕,但他心系作业进度,第一时间拿起检测报告仔细核对:“没问题,下次检修周期可以按计划来。”
这份细致,在日常巡检中体现得更为真切。罐区各储罐、机泵复杂繁琐,马文却对每一处设备都了如指掌。在他的巡检路线图上总会比别人多几个红圈——那是他标记的“重点关注区”。去年冬天的一个夜班,气温骤降到零下12℃,马文在巡检时发现液氨管线的压力表指针有细微波动。这本在允许误差范围内,可他却蹲在寒风里检查了许久,甚至脱下手套触摸管线连接处,终于发现保温层下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结霜。“有泄漏!”他立刻上报并协助处理,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。
“马文的眼睛像扫描仪,再小的隐患都逃不过。”这是班组同事对他的评价。而马文总说:“罐区安全无小事,多走一步、多看一眼,心里才踏实。”遇到新入职的年轻员工,他总会把自己的巡检笔记分享出去,上面密密麻麻记载着他坚守岗位的工作经验,包括不同季节、不同天气下的设备运行特点,以及“雨天要重点查阀门法兰”这样的工作细节,进而帮助新人快速融入岗位,让团队效能持续提升。
傍晚的霞光给储罐镀上了一层金边,马文又开始了夜班巡检。他的脚步不快,却很坚定,手电筒的光束在设备上移动,像一颗跳动的星辰。从军营到罐区,变的是岗位,不变的是初心。这个老兵用坚守证明:把每一件小事做好,就是不平凡;把每一份责任扛牢,就是真担当。而在储运中心,正是无数个像马文这样的身影,用汗水浇灌安全之花,让“党旗”在生产一线高高飘扬,共同维护着公司安全稳定发展。